【健康养生】中伏将至,用好这五个“宝物”,抓住夏季最后的养生“黄金期”

来源:江安县卫生健康局

发布时间:2024-07-23 10:22

【健康养生】中伏将至,用好这五个“宝物”,抓住夏季最后的养生“黄金期”

  

    中伏将至,酷热蒸人。特别是在中午时分,除了会感受到太阳直射的火热,地面还会传来一阵阵蒸腾上来的热气,使人汗流浃背。

    且大暑节气亦处于汛期,降雨频繁,汛、涝最多,在南方又是台风多雨的季节。大雨过后,土地变得湿润起来,道路也出现一个个小水坑,乌云散开,火热的太阳再次出现,直接照射在湿漉漉的地面上,此时在潮湿的空气中夹杂着一股股暑热之气,让人浑身不自在,闷热得难受。

    若贪图一时的凉快而直吹风扇或者空调,很容易被风寒之邪入侵,加上湿邪作祟,风、寒、湿三邪合并,不仅容易引发感冒,还会使人疲倦乏力、产生昏沉感,更有甚者会出现关节痛。此时要用好这五个“宝物”:

   一、太阳—温补肾阳

    此时自然界阳气升发至顶点,养生宜时,所以我们需要护养体内阳气,使之保持充盈而发的态。对于亚健康人群及脾虚、风湿、阳虚、痰浊、寒凝等体质的人,伏天无疑是大然赐予的最好“补药”

    (一)肝脾肾经及任脉均经由腹部,在避免中暑的前提下,脾虚湿盛者,可朝阳初升时照晒腹部,以使阳升脾运,正扶邪祛。

    (二)膀胱经及督脉均经由人体后背,阳虚内寒者,宜在下午四五点钟照晒腰背部,以帮助温补肾阳、散寒除湿通络

    提示每天光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,以自觉照晒部位暖热、身体微汗即可。要避免在烈日下过度曝晒,或高温高湿环境下活动或工作,以免中暑。


    二、泡脚—祛“人造风寒”

    中医认为,脚部汇集多条经络,用热水泡脚能更好地促进气血畅通,振奋人体脏腑机能,有祛除暑湿、预防感冒、促进睡眠等功效。

    材料:艾叶20克,生姜20克,花椒20克,粗盐30克。

    操作方法:将上述药物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~40分钟。取药汁倒入泡脚盆中,待温时水温45℃左右为宜开始泡脚,睡前沐足10~15分钟,12~4次。功效:温经通络,散寒助阳。

    提示需要注意的是,患有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静脉曲张或静脉栓塞的人群不宜用热水泡脚。


   三、生姜—解表散寒

    生姜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,其性微温、味辛,入肺、脾、胃经,有解表散寒、温中止呕等功效,能温胃健脾,帮助脾胃阳虚的纳谷不佳者增进食欲、促进消化。如有腹泻症状,可以适当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茶沸水冲泡后饮之,能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。

    若汗出当风或空调温度过低,可能导致风寒乘虚而入,伤及阳气。过食寒凉会伤及脾胃阳气,导致倦怠乏力、大便稀溏、食欲不振等症状的出现。针对这种情况,推荐食用姜汁藕片。

    材料:莲藕500克,姜75克,香油10克,醋20克,盐2克,酱油10克。

    做法:将藕洗净去皮切片;姜去皮,切成末;碗内放入醋、酱油、香油,调成汁待用。水烧开将藕烫一下捞出,加姜末、盐拌匀,用盘子盖上,焖2分钟,再装入盘内,然后浇上调味汁即成。功效:温胃健脾。

    提示生姜食疗特别适合寒凉体质的人。但像有唇红、口干、五心烦热等阴虚内热表现的人群,或者大便不爽、大便臭等脾胃有湿热表现的人群都不适用。肝病、糖尿病,以及急性炎症患者也不宜食用。


    四、食疗—补充津液

    苦夏时多汗,且往往食欲欠佳,宜采取多种形式补充水分,可以脾胃容易吸收的粥、汤为主,如绿豆汤、赤小豆汤、薏米山药粥、冬瓜莲子粥等。也可自制一些有祛湿清暑、健脾开胃之效的饮品,如用乌梅、山楂、陈皮、桂花等熬制的酸梅汤;薄荷叶、莲子心、西瓜翠衣等热水冲泡的薄荷茶;豆蔻、陈皮、冰糖等熬煮的豆蔻水等,都有解渴与防病并举的双重功效。推荐酸梅汤。

    材料:乌梅6克,山楂3克,陈皮3克,甘草2克,冰糖适量。

    做法:将乌梅、山楂、陈皮、甘草洗净后,放入砂锅中,加入清水浸泡1小时以上,大火煮开后小火再煮40分钟,最后加冰糖再煮10分钟。关火滤渣放凉后可饮。功效:生津止渴,清暑开胃,消食解腻。


    五、静心—调养心神

    天气炎热,人们往往会变得心烦意乱,脾气暴躁,容易导致血压升高,心脏负担加重,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

    大暑脾胃当令,脾藏意,在志为思,多思多虑易耗伤脾气。养神宜多关注当下的事物,适当倾诉,避免思虑愁绪蕴结于内。可以借助“心理纳凉法”调整情绪,平和乐观,并注意戒怒、戒急、戒快,越热越要静、越要慢;并且不生闷气,学会情绪转移,可以通过瑜伽、垂钓、习字、轻音乐等方法调身、调息、调神,度过一个舒畅、安宁及平顺的盛夏。


大暑还要防三病

   

一、老人要防心脏病

    三伏天降雨增多,气压偏低,是心脏病高发期。所以,老年人要注意保护心脏。

预防措施

    (一)保持情绪稳定,防止心火过盛。

    (二)做好防暑降温。多饮绿豆汤、绿豆粥等清淡饮食,少食油炸等不易消化的食品,如油条、年糕、羊肉等。

    (三)运动不过量,可早晚散步,每次12公里即可。


    二、中青年要防过劳症

    夏天出汗多,身体损耗大,而营养、睡眠不足,损大于补。中青年人要防过劳症。

预防措施

    (一)保证睡眠防缺觉,以每天68小时的睡眠为宜。

    (二)饮食营养不可少,加班时可适当吃些夜宵,如酸奶、面包、绿豆粥等,补充营养又消暑降温。

    (三)少开车多走路,防止车内通风较差,造成机体缺氧,甚至突发心脑血管疾病。


    三、儿童要防脾胃病

    儿童为“纯阳”之体,患病多表现为实证、热证,因此儿童更喜凉食。但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,脏腑功能还不健全,过食冷饮,会影响胃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,还会伤及脾胃,造成脾胃虚寒,出现腹痛、腹泻、厌食等。

防措施

    (一)每次吃冷饮不能太多。

    (二)运动后及吃饭前不马上喝冷饮,以防引起胃肠痉挛或影响食欲。

    (三)用自制绿豆汤、粥等代替冷饮。



来源:中国中医